中新社武汉6月11日电 (记者 梁婷)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档案文献展11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通过珍贵图片、档案文献资料,展现曾侯乙编钟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出土、保存、阐释利用情况。

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距今约2400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考古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青铜乐器。其钟体、钟架和挂钟构件上刻有铭文,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公元前5世纪长篇系统音乐理论文献,论述了前所未知的一钟双音、十二声和乐律学体系。钟上的铭文和音乐信息是现存最早体现音乐数理逻辑的考古出土文献。
2025年4月,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编钟上刻写的3755字铭文与编钟之声共存一体,相互验证,成为迄今所知公元前5世纪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有声文献”。
6月11日,游客在湖北省博物馆参观曾侯乙编钟。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记者当天在现场看到,展品中,曾侯乙编钟发掘原始档案,考古工作者手稿、笔记,以及学术研究报告等回溯其发掘历程;编钟测音及复制原始资料、演出录音带、唱片、海报等,再现“惊世发现”的广泛社会影响力。
美国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副主任吕晨晨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曾侯乙墓中的编钟、编磬、建鼓等乐器的复杂组合,展现了中国早期礼乐仪式的宏大规模。音乐在中国早期文明中不仅是审美娱乐的工具,乐律更与立法、天文观念等交融,音乐被理解为一种可以调节宇宙、滋养生命的媒介。
当天,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发布《曾侯乙编钟三年(2025—2028)研究计划》。据悉,该项研究计划以曾侯乙编钟形声数字化为中心,涵盖科技融合、文化传播、学术出版三大类,包括数字模型构建、大数据库建设、编钟音乐创作、文创产品研发,以及研究系列丛书等。目前,湖北省博物馆已与海内外多家学术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完)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以新视角诠释青春成长力量 《焕羽》定档,以新视角诠释青春成长力量 《焕羽》定档
- 广彩、粤剧头饰、扎作……香港多项非遗将亮相北京,广彩、粤剧头饰、扎作……香港多项非遗将亮相北京
- 2025中非电影周长沙启幕 24部精选中非影片轮番展映,2025中非电影周长沙启幕 24部精选中非影片轮番展映
- 申遗“进行时”对话“完成时”:畅想文明“将来时”,申遗“进行时”对话“完成时”:畅想文明“将来时”
- 宝鸡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展开展,宝鸡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展开展
- “得意忘形—冯钟云当代水墨艺术展”在上海开展,“得意忘形—冯钟云当代水墨艺术展”在上海开展
- 逾千艺术精品亮相荣宝斋(深圳)2025春拍预展,逾千艺术精品亮相荣宝斋(深圳)2025春拍预展
- 人文社推出香港青年作家邵栋全新小说集《不上锁的人》,人文社推出香港青年作家邵栋全新小说集《不上锁的人》
- 1自动化冷库PLC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 2国内首套丨卓翼智能ZTX260改写超高层消防史,破局超高层建筑灭火全球性难题
- 3CSC7137B 应用指南:小功率电源管理革新方案
- 4端侧算力新时代!瑞迅科技携全栈产品矩阵亮相2025瑞芯微开发者大会
- 5专业野外短波光端机:为短波通信通过光纤远程传输提供可靠保障
- 6海瑞思密封检测技术的四大演进趋势
- 7《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发布 安科瑞能碳管理系统助力绿色智造新时代 ——政策落
- 8AI 赋能,智启新程! 2025 华东智能家居技术创新研讨会成果丰硕!
- 1歌声里的乡村振兴:侗族大歌如何唱出文旅新篇章,歌声里的乡村振兴:侗族大歌如何唱出文旅新篇章
- 2跨越千年 黄帝文化与浙江缙云“同行”,跨越千年 黄帝文化与浙江缙云“同行”
- 3湖北武当山持续推进文物本体保护修缮工作,湖北武当山持续推进文物本体保护修缮工作
- 4“广交会创办初期档案(1956-1959)”入选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广交会创办初期档案(1956-1959)”入选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 5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正式对外开放,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正式对外开放
- 6彩陶双连壶等400余件文物回郑州大河村“省亲”,彩陶双连壶等400余件文物回郑州大河村“省亲”
- 7“粤唱粤强”华人粤语歌唱大赛举办,“粤唱粤强”华人粤语歌唱大赛举办
- 8《长安的荔枝》北京见面礼举办 马伯庸希望剧集表达小说未尽之意,《长安的荔枝》北京见面礼举办 马伯庸希望剧集表达小说未尽之意